Featured image of post JEP Paris 周末

JEP Paris 周末

趁着欧洲遗产日初见巴黎

17 sep 2016

每年九月的第三个周末是欧洲遗产日,很多政府部门都会在这个周末一年一度地向公众开放,于是当然要把握机会,周末直奔巴黎。

爱丽舍宫

爱丽舍宫——Le Palais de l’Elysée

总统府绝对是欧洲遗产日开放的众多机构中最热门的一项。

爱丽舍宫早上八点钟开放,参考的攻略建议六点到场排队,这样可以等到开放就马上进场、免得后面排队太久。于是我四点半就爬起来,接近六点时到了爱丽舍宫,结果一到门口却被警察赶到Concorde去排队,只好在黑暗中绕来绕去找队伍,总算绕到队尾时已经是六点十五了,前面已经排了有大概50米,后来在日出前的黑暗里饥寒交迫地站了两个小时,总算八点半成功进宫。

官方卖1€一份的导览册,内含对开放的房间的介绍

宫里很豪华,虽然已经成了总统办公的地方,也感受得到曾经王室的奢靡。各个屋子里都有政府工作人员站在一旁,穿着很有仪式感的礼服,回答游客提问。

 身着礼服的工作人员 里约奥组委送给“共和国总统先生”的火炬 大厨先生解说宫里的锅碗瓢盆

塞纳河

从爱丽舍宫出来之后大概是上午十点,去沿着塞纳河走了走,途中偶遇了金碧辉煌的亚历山大三世桥。

在塞纳河畔不由自主地想到了秦淮河。这两条东西方最有文艺气息的河流,秦淮河比想象中的更窄,而塞纳河比想象中的更宽。

塞纳河上的亚历山大三世桥

卢浮宫

卢浮宫并没有如传说中一样排着长队,只有因为门口要安检才多排了一会儿,不知是不是因为游客都被分流去了爱丽舍宫。

在门口看到玻璃金字塔,瞬间就想起同是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思念起了精神故乡。又想到了《达· 芬奇密码》,初中时看的畅销小说现在只剩下一个模糊的印象,依稀记得关于卢浮宫有一段圣杯故事。

透过玻璃金字塔向外望

买票时试图问了一下有没有学生优惠,才知道凭学生证可以免费进,幸亏有随身带在身上,瞬间省了15欧。

毫不意外,蒙娜丽莎面前围着的游客最多,不过挤进去拍照倒没有很困难。

在卢浮宫的纪念品商店买了一个木乃伊冰箱贴,带回宿舍贴在了冰箱上,当作一点防腐加成。

木乃伊冰箱贴

法兰西银行

法兰西银行也是欧洲遗产日的开放机构之一,离卢浮宫很近,步行十分钟就到了。

似乎正常要买5€的门票,不过凭学生证还是可以免费进。

银行内部的装饰也十分金碧辉煌。里面给公众讲解了一下银行的日常工作,还有关于如何识别欧元纸币真假的展板,和之前在国内参观过的一些货币博物馆比较像。

我觉得很有趣的是讲印钞的部分,不仅播放印钞流程的视频,还有真的印钞机展示。想不到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印钞机还是在法国。

银行展示的金块,黄金真美啊

艺术桥

步行前往巴黎圣母院的路上偶遇了这堆锁,一眼看过去密密麻麻一片还挺震撼。

似乎很久之前就听说过这个所谓的“爱桥”,情侣们在锁上刻下名字,挂上桥后把钥匙扔进塞纳河。Google了一下,原来这座桥正式的名字是“艺术桥”……好吧这很艺术。

巴黎圣母院

众所周知, 巴黎圣母院在塞纳河中间的Cité岛上。这个所谓的岛很小,20分钟就能从一头走到另一头。

入口处的队伍还挺长。这次在巴黎排队主要都是因为安检,各大景点入场都要又查包又搜身,毕竟是为了防止恐怖袭击,倒也可以理解,在有安检的地方还比较放心。

圣母院旁边有一个摊可丽饼的小摊,步骤很像摊煎饼,先摊出一个大饼,之后对折一下,抹上果酱,再对折一下,就装在袋子里直接吃了。大概可丽饼在法国的地位也和国内的煎饼果子类似吧。

于是终于见到了传闻已久的圣母院,大门周围一圈装饰的满满都是大小神像,让我想起龙门石窟。

教堂内部光线昏暗,彩色玻璃窗和内部装饰都非常精美,由于游客很多,显得有些拥挤。

入口处有一个自动售货机,出售2€一本的参观手册,有包括中文的多种语言版本。

进教堂本身是免费的,不过内部另设有一个名为“珍宝馆”的区域需要额外购票(儿童1€,青年3€,成人5€)。我出于好奇买了票进去,展馆里陈列着多位历史上著名教士的随身物品,比如王冠、法衣之类的,做工都十分精致。不过由于不了解相关宗教背景,全程都看不太懂。

因为对宗教没什么兴趣,我冷漠地以打卡一样的心态逛完了巴黎圣母院,只对神像雕塑独特的坐卧姿势印象比较深。

总理府

逛完圣母院时间还早,于是就又坐地铁去参观了总理府。

总理府也是欧洲遗产日的开放项目,同为政府机构,比爱丽舍宫简单得多,室内的部分很快就能参观完。不过房子后面有一个很大的花园,看起来是政府工作人员享受生活的地方,花园里还遇到有农业部的人发放水果试吃。

18 sep 2016

第二天早上准备去埃菲尔铁塔,出了Alma地铁站之后,看到一个造型奇特的雕塑。我本来没什么好奇心,看到了旁边摆着花束才决定上前去看看,然后发现了一个surprise。

自由之火 自由之火

说明上写着雕塑的名字叫“Flamme de la Liberté”,大概就是“自由之火”的意思吧。

下面贴着Princess Diana的照片,还有一串说明文字。我先为在巴黎街头看到英文而震惊了一下,才去读牌子上的具体内容。

埃菲尔铁塔

然后继续向埃菲尔铁塔的方向走去。到了这里已经用不上导航,直接走向铁塔矗立的方向。

之前法语课上老师放过几个讲巴黎人的冷漠的短片,其中有一个就发生在埃菲尔铁塔旁:几个游客在问去埃菲尔铁塔的路,巴黎人貌似热情地指了一个方向,游客们感激离去,而后镜头向相反的方向推移,之前被道路两旁高大的房屋挡住的铁塔出现在眼前……

不过我还是很顺利地走到了目的地。虽然之前无数次想象过铁塔的样子,真正到了塔底下还是很震惊。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铁塔”果然无愧名中的“铁”字,全身都是机械感。虽然很多人吐槽法国人把一个铁疙瘩当成国家的标志性景点,但我真的喜欢这种风格。

从大街上走进铁塔所在的广场要安检一次,上登塔电梯前还要再一次安检。电梯是倾斜向上的,有生以来头一次体验到这种受力不均匀的感觉,非常微妙。

铁塔登顶的门票不便宜,不过上面的风光真的很值。出了电梯,是一个四周被玻璃墙围起来的平台,从这里再走上一层,就能抵达塔顶。顶层被铁丝网围着,安全性不错。只是风特别大,本来地面上就已经比较冷了,塔顶更是冷到发抖。

这一天是阴天,雾气也很浓,远处的景色其实看不太清楚,但我还是感到超兴奋。能从高空俯瞰昔日的王宫,望着巴黎城里密布的古老与现代建筑,满足了我某种微妙的征服感。

我尤其喜欢俯瞰塞纳河的感觉。看着河水蜿蜒流淌,想象市民和游客们从桥上、船上穿梭往来的状态——这就是充满生活气息的巴黎。同时又不自觉地陷入中二状态,脑补着战争年代巴黎各大地标的样子,沉浸在这座见证过无数历史变迁的古老城市的厚重氛围中。

巴黎下水道博物馆

下水道博物馆离铁塔很近,就在同一个地铁站范围内,但它开门时间比较晚,所以我是在从铁塔下来之后才钻进下水道。

因为之前在小说和电影里看过不少关于巴黎下水道的情节,让我早就想下去见识一下。博物馆位于塞纳河上一座桥的桥头附近,我按导航走到附近,却根本没看到任何长得像博物馆的建筑,最后才发现,入口只是桥边一间毫不起眼的小房子,要顺着楼梯走到地下才能进入博物馆。

刚一进博物馆,立刻感到一股臭气扑面而来。明明外面很凉爽,但里面的空气却湿热闷人。一段下水道被专门划作展区,游客沿着下水道两边的水泥小道走,脚下就是缓缓流动的污水。这个时候就很容易脑补自己是一部冒险电影的主角,穿行在巴黎的地下世界,准备搞出石破天惊的大新闻 = =

展区里有大量展板介绍巴黎污水处理系统的历史变迁,可惜我读法语文本太吃力就全程只看图理解。里面还摆了好多用来处理污水和进行清理的设备,看起来相当酷炫~

凯旋门

因为蒙彼利埃也有一个叫“凯旋门”的拱门,我原本对巴黎凯旋门期待不高,以为会和蒙村的凯旋门差不多。实际见到真正的巴黎凯旋门,才为它的宏伟壮观而惊叹。

凯旋门在马路中央的广场上,要走地下通道才能到达,到楼顶还要爬几百级狭窄的螺旋楼梯。楼梯里每隔一段有一个凹进墙里去的缓冲平台,气喘吁吁的游客们就站上去休息。

上面是一个巨大的观景平台,沿着周围所有从凯旋门广场发散出去的马路,四周景象尽收眼底。如果说从埃菲尔铁塔俯瞰的感觉是自己在世界之巅,从凯旋门这个观景平台看下去,会觉得自己是世界中心。中二一点想就是,我可以从这里出发去征服一切,一切荣耀归于我。

凯旋门里面有一个纪念品商店,与其它热门千篇一律的纪念品店不同,这里还卖一些有军队特色的东西,比如大炮模型。不过这种小模型也只有大炮而没有别的武器,不知是不是为了纪念当年的波拿巴炮兵上尉。

忍不住买了一个小模型跟我的小亮摆在一起,祝他能鼓捣出诸葛连炮,搬到某个平行宇宙的北伐战场上去 ٩( ‘ω’ )و

Licensed under CC BY-NC-SA 4.0
最后更新于 Jun 30, 2025
发表了19篇文章 · 总计3.6万字
使用 Hugo 构建
主题 StackJimmy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