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d image of post 端陽到安陽

端陽到安陽

端陽去上老曹的墳

北京西
G387
安阳东
2023年6月21日 09:25 开
2023年6月21日 12:17 到
¥212.0元
二等座
安阳东
G872
北京西
2023年6月24日 14:23 开
2023年6月24日 16:53 到
¥260.0元
二等座

剛一下火車,安陽就給了我第一個震撼。 在火車站臺懸掛展示站名的標識牌很常見,但至於除了簡體中文版之外的另一個版本用甲骨文寫成,就不是在其他城市可以輕易見得到的了。

「安陽東站」甲骨文

安陽東站作為城市裡新建成的高鐵站,在設計上也是花了一番心思,整個造型古樸莊重,又飾以青銅器上的紋路,頗具地方特色。

中午下了火車後已經飢腸轆轆,而車站四周竟沒有任何能吃飯的地方。公交站也不太便利,要跨過廣場走出去一段距離到主幹道旁。有趣的是這條主幹道的路名叫「銅雀路」,我看著路牌,腦內滿是「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的不莊重句子。

安陽東站 銅雀路

好在沒過多久就等到了公交,坐上車慢悠悠地繞進了市區,在酒店安頓好後,試圖充分利用這一天裡剩餘的半個下午,先去觀賞景點。

天寧寺文峰塔

在安陽游覽的第一個景點是文峰塔。古塔位於天寧寺內,是一座磚結構的八角形塔,其一大特徵是從下往上逐級增大,呈寶幢狀。
登塔的道路狹窄,只容一人通過,石階又每一級都很高,應該有不止30厘米,雖然外圈墻壁上嵌有扶手可以借力,向上爬也仍然很吃力。才只爬了幾級,就累得氣喘吁吁,這時就很後悔不該選擇這裡作為此程第一站。
後面登到塔頂的一路上都在大駡,這設施的無障礙程度做得如此之差,豈不是一點都不方便信眾,古時候要登塔的虔信教徒應該又尤其是中老年為主吧,階梯修得這樣難要讓他們怎麼爬。

墻上毫不意外地留著積年來的各種「到此一游」,有趣的是其中還有一個「孔明」,不知是什麼人刻的。

文峰塔 塔內階梯 「孔明」

塔頂是一圈觀景平臺,可惜周圍並無特別值得一觀的景色。可以明顯看得出,四周的古城區範圍裡都沒有高於這座塔的建築。只有遠處的高樓矗立,想來應該是新城區。

下樓時已經開始感到大腿酸痛,走出塔門之後距離地面還有幾級露天臺階,因為兩側沒有扶手,要邁著顫抖的雙腿走下臺階已經極為艱難了。此時再一次後悔旅途之初便興致勃勃地登塔這個錯誤決定,但事已至此,只好拖著酸軟的雙腿走完後面幾天。

打開維基百科查了一下,這座塔的條目裡有還算詳細的介紹,於是對照著介紹再次繞塔一周,觀賞塔周八幅浮雕的佛教故事。

塔的上身五級出檐,從下往上逐級增大,呈寶幢狀。每層出檐的斗拱又不盡相同。八角檐頭系有銅鐸,微風吹動,叮噹作響,給人以高遠靜穆之感。塔頂有相輪、塔剎。塔的下身四周正面,各有一門,其中正南面為真門,余為假門。券門首額,有磚雕二龍戲珠圖像。八角均有巨龍環繞的盤龍柱,上加鐵鏈枷鎖,非常壯觀。八根龍柱之間,有八幅磚浮雕佛教故事圖像:正南面為三身佛像;西南角是釋迦佛說法像;西面為悉達多太子誕生圖像;西北角一幅是釋迦佛雪山苦行修定像;北面為觀音菩薩與善財龍女像;東北角是佛為天人說法像;東面一幅為釋迦佛涅像;東南角是波斯慝王及王后侍佛聞法像。這些浮雕造型生動,神情逼真,姿態自然,栩栩如生,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甲骨文十二生肖banner

甲骨文十二生肖banner

為了留下一點電子紀念品,久違地打開Ingress做了這組頗具代表性的banner。

十二個甲骨文任務是原本一個4排組圖的右半部分,看似不多,卻散落在全城的多個地方。好在這小城裡即使打車也不會很貴,於是為了做完它,分三天依次跑了安陽工學院、龍安區政府、洹園、殷墟、文字博物館五個地方。能帶領玩家到這種一般觀光客根本不會涉足的地方來探索城市,這個banner算是配得上一個 #WhereDidIngressTakeYouToday 了。

第一天晚上,打車去了安陽工學院和龍安區政府。安陽工學院處的waypoints是一些古代學者的雕像,分佈在馬路兩側。雖然不需要進入校園,但是這條反復往返又要多次橫跨馬路的任務路徑實在算不上友好。任務結束後,又正是學生放學的時間,跟一群大包小裹準備回家過端午假的學生一起等出租車,也算是個感受當地生活的好機會。
相比之下,龍安區政府處的任務路線就容易多了。這裡的waypoints位於政府周圍的一個小公園內,大概是有玩家曾經在此頻繁活動過,分佈得很密集,很快就可以刷完。

洹園和殷墟離得不遠,於是這兩個地方的任務便計劃在了第二天游覽殷墟前。

洹園全稱作「洹水公園」,而這「洹水」就是與「巍巍太行」一並作為安陽城市名片,灌溉出殷商故都的河流。
公園是個典型的本地人的休閒場所,一進大門便聽到有年長男女聚集著唱戲。在高溫下漫步公園途中,還聽到有年輕母親對小孩說「趕緊走出去回家就可以吹空調了」,讓剛剛開始烈日下一天的我由衷地羨慕。

殷墟的任務也設計得很不友好。通往殷墟的公交車穿過殷墟外沿,把我們帶到了景區入口處,然而打開scanner時卻絕望地發現,任務路線是從景區入口延伸到外面的馬路的,幾個waypoints之間還都間隔了數百米。時間已經接近正午,高溫難耐,但也只能硬著頭皮往外走。
我手中多次碎屏過的Pixel,這時漸漸不堪重負,不斷彈出溫度過高功能受限的警告,每當這時就意味著……我的Clash App無法運行了。
一路上,我無數次絕望地把發燙的手機貼近水瓶降溫,而手機降溫到足夠恢復所需的時間簡直是玄學。任務完成時,我已經在烈日和高溫下陣陣眩暈,在游客中心休息了好一陣子才恢復行動能力。

殷墟

殷墟景區鋪天蓋地的宣傳語是「殷墟,我向往已久」,我本來只當是為了喚起游客向往之情的普通宣傳語,等到達景區門口看了宣傳板才發現,這句話原來是慶豐帝的語錄🙄景區還珍而重之地用巨大篇幅展示他到訪時的活動,令人直呼晦氣。

景區分為博物館、宮殿宗廟遺址和王陵遺址三部分。為了能在屋簷下躲避正午的烈陽,便先右拐進入了博物館。

博物館

博物館的入口是一條逐漸下沉的通道,地面左側逆序標著一些重要歷史年份,營造出一種溯時間長河進入殷商的氛圍感。

館內當然少不了當地出土的青銅器,各種形態和紋路在這裡應有盡有。

殷人墓葬裡出土了一些用於作錢幣的海貝。旁聽到講解員說,這些海貝是王派人去海邊批量進貨的,正因其在內陸的稀缺性,才適合當作貨幣來用。看著王公貴族的墓穴裡埋著的成堆的貝,讓我不由開始思考,將如此之多的貨幣從市場上藏起來不流通,會對其價值造成多大影響;當時的王又是怎樣確定單位貨幣的價值,決定該進多少貝殼、向市場投入多少呢?

最震撼的當屬殷商殺人祭祀的遺存。展室中復刻了幾個祭祀坑,裡面散落著扭曲的骷髏。等級森嚴的殷商社會,王室和貴族都慣於用人作祭祀品,其中大部分是戰俘,小部分是奴隸。大概在他們的觀念中,根本不會把自己部族之外的人當作人類,也沒什麼重視勞動力的概念。

這樣的背景下,展品中的一柄「鉞」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之前我只依稀知道這東西是權力的象徵,看著這裡的介紹,才意識到它原本是用於祭祀時斬下人頭的,而正是這一用途賦予其象徵軍權的意義。

這裡對軍事的解說也很通俗易懂。陪葬品中有大量的戈、矛、箭等兵器,配有展板解說用法。一旁還展示了一名士兵的遺骨,頭骨、肱骨上數處兵刃傷痕,看著這些,自然能具體地感受到當時兵器的使用。

另一項佔據重要篇幅的內容是甲骨文,除了青銅器上的銘文之外,多是作為卜辭而遺存。不光是國之大事要請示神靈,連祭祀時要用什麼犧牲都要占卜一下,可憐無數龜龜因此而慘遭分解。

鉞

龜甲 卜辭

宮殿宗廟遺址

室外的宮殿宗廟遺址區域,顯然沒有什麼成形的建築物遺存下來,只能用木樁標誌出大概的輪廓,其間的髒坑裡滿是累累屍骨。

景區裡還展示有一些甲骨文碑刻,都是拓下的卜辭,配著轉寫和譯文。如果有興趣仔細對照研讀,可以在這裡駐足探索好久。

學習甲骨文「屎」字寫法

王陵遺址

王陵遺址區域在距離景區主體數公里外的另一處,以半小時一班的班車相連。然而所謂的班車只是僅容十數人的小型巴士,人多時只能全都擠在一團。

與景區主體相比,這裡顯然不算精心開發,只是在發現了遺址的農田四周砌起幾道圍牆。入口處顯眼位置矗立著后母戊鼎的複製品,彰顯其作為這件舉世聞名文物發現地的獨特地位。數個展室原樣呈現了殷商陵墓的構造和陪葬品佈置。景區深處還有一大片圍起來的考古工作區,柵欄上豎著禁止拍照的標誌,還有一面曬得掉了色的中國國旗頑強地挺立著。

展室裡有一面告示牌提醒景區裡有鹿出沒,叫遊客不要靠近。我本以為是有野鹿會偶爾穿梭進來,然而後來漫步至景區另一頭較為人跡罕至的荒廢區域時,竟真看到一群鹿在草地裡,是一公一母帶著兩頭小鹿。我害怕會被鹿頂到,沒敢主動靠近,反而是那公鹿片刻後走近到我們身旁的水坑去喝水。

網上的攻略說整個殷墟景區三小時即可逛完,然而實際上,如果想要不太匆忙地閱讀那些甲骨文碑刻,要耗費的當然遠不止三個小時,停留多久都不為過。從中午十二點進景區起,等到整個逛完,儘管後半程加快了節奏,也到了下午四點多。只得放棄了原本的計劃,接受了這一整天都要耗在殷墟的現實。

曹操高陵

最初喚起我來安陽旅遊的念頭的,就是曹操高陵景區開放的消息。那還是四月底,相關報導在三國同好群體中流傳,激起一片渴望參觀的聲音。首日的開幕典禮上,鮑國安也應邀出席,當場還吟誦了幾句《短歌行》,更令人心馳神往。

背詩送票

五一期間,背出任意曹操詩歌即可免費參觀,聽說當時擠滿了排隊的人。後來,看到景區的微信公眾號發佈了關於背詩活動常態化的公告,具體為兩首半價、四首免費,我便自那時就開始期待。

將門檻設置為四首詩,顯然是考慮到有《龜雖壽》《觀滄海》《短歌行》三首都已經入選課本、讓大多數人耳熟能詳了,在這三首之外再增加另一首的要求,算是稍設置一點門檻,又不會難度太高。

然而我偏偏覺得用課文充數有點太無趣了,不想滿足於此。於是自從有了前往高陵的打算,就開始準備起來。首先背了《蒿里行》與《薤露行》兩首,這兩首寫史的詩以歷史事件為脈絡,稍一熟悉就可以記下來。後面又找出了比較喜歡的《卻東西門行》和《苦寒行》兩首。漸漸越背越覺得有韻味。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羣凶。 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 鎧甲生蟣蝨,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曹操, 《蒿里行》

惟漢廿二世,所任誠不良。 沐猴而冠帶,知小而謀彊。 猶豫不敢斷,因狩執君王。 白虹為貫日,己亦先受殃。
賊臣持國柄,殺主滅宇京。 蕩覆帝基業,宗廟以燔喪。 播越西遷移,號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為哀傷。

曹操, 《薤露行》

鴻雁出塞北,乃在無人鄉。 舉翅萬餘里,行止自成行。 冬節食南稻,春日復北翔。
田中有轉蓬,隨風遠飄揚。 長與故根絕,萬歲不相當。
奈何此征夫,安得驅四方! 戎馬不解鞍,鎧甲不離傍。 冉冉老將至,何時返故鄉?
神龍藏深泉,猛獸步高岡。 狐死歸首丘,故鄉安可忘!

曹操, 《卻東西門行》

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 羊腸阪詰屈,車輪為之摧。
樹木何蕭瑟,北風聲正悲! 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頸長嘆息,遠行多所懷。 我心何怫鬱,思欲一東歸。
水深橋梁絕,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無宿棲。
行行日已遠,人馬同時飢。 擔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東山》詩,悠悠使我哀!

曹操, 《苦寒行》

從安陽市區去高陵,即使乘網約車都要很久。出了安陽市區之後,在荒僻的鄉間公路上又行駛了很遠才到達。不過到了景區附近,還有一個路口的距離時,沿路的路燈杆已經呈現出紅黑主題的配色,顯得很有氛圍感。

背詩送票的活動在售票處門口支著的一張小桌旁,工作人員身穿漢服,拿著一疊打印下來的《詩集》靜候遊客。此前我一直擔心背詩活動會有太多參與者、要排很長的隊,幸好現場並沒有其他遊客在。
活動地點旁有一個小舞臺,我此前沒想到參加背詩活動竟然是要求站到舞臺上去背。幸好當時門前正有一場聲音很大的表演活動,我以嘈雜聲太大為名並未上臺,只在工作人員面前背誦。
工作人員首先問我要背的是哪幾首,我報出詩名。《蒿里行》和《薤露行》還是常規選項,然而說到《卻東西門行》和《苦寒行》時,她卻甚至不確定是否在規定範圍內,在那疊資料中翻找了好久。
因為自己為了炫技選的四首篇幅太長,我此前一直擔心會佔用太多時間,為免排在後面的人會有怨言,特地計時練習了好久,以求做到一點都不停頓地流利背誦。現場也熟練地照常發揮,此時已經漸漸有其他遊客靠攏過來,我背誦時滿足地收穫了一圈驚歎的目光。

走進高陵

背好詩後,拿到活動票,進入了遊客中心。大廳裡陳列著一個展示周邊地形的沙盤,一側的櫃檯有售賣文創,似乎也只是帆布包一類,沒有太多新意。

穿過遊客中心,才看得到高陵遺址博物館的主體。廣場中央矗立著「魏武揚鞭」雕像,前方有一座底部泛著些許紅色的黑色梯形基座,我沒看明白具體意味。

走近主體建築,遠遠就能看到那面標誌性的寫著「曹操高陵」四個大字的影壁,依舊是黑底紅字。中間一片考古發掘出的陵墓遺存原樣展示出來,有懸於其上的一道橋連接過去。

給曹公的禮物

影壁最下排是一個個凹進去的方格,正適合擺放花束和禮物,在此也不出所料地發現了一些優秀整活作品:

  • 幾束花,其間夾著留言小卡片和書信,還有一盒「荀令十里香」
  • 一張卡片,上面寫著「大魏國祚萬年」「魏國,最好的國家」(我發出了不敢苟同的聲音)
  • 一罐葡萄味的Rio(是讓老曹帶給兒子嗎)
  • 一瓶「關公坊」白酒,下面壓著留言字條,說是東吳所產,送來以此解曹公望雲長未得之憂(要素過於齊全了)

墓室與展覽

剛一走下臺階,即使沒有空調,都感到一陣陰冷之氣撲面而來,想不到地下能有如此強力的清涼效果。

景區並沒有開發高陵原址,而是在旁邊修了一個等比例複製的墓室給遊客觀賞,連墓頂的盜洞痕跡也原樣做出來。幾個區域,把曹操本人、三國的時代風貌,以及數年前高陵遺址本身的開發過程都展覽得很豐富。

高陵自從遺蹟被發現後,到後來被認定為是曹操陵寢,經歷了不少的口水戰。野史傳說中一直有曹操「七十二疑塚」的說法。
後來確定高陵的所在,最重要的線索是《魯潛墓誌》,這位晉至十六國期間的官員的墓誌之中提到了墓之於「故魏武帝陵」的相對位置,故而得以成為反推出高陵的關鍵。這樣通過史料和地理方位交叉印證最終確定的過程,感覺是歷史研究中非常可愛的小驚喜。(後來發現有一本書《此处葬曹操》具體講了關於高陵的考古發現的,讀過之後讓我很可惜沒能在去高陵現場前補足這些背景知識。)

而且原來早在高陵被發現前,就有歷史愛好者根據歷史記載,通過西門豹祠去試圖尋找高陵的位置。

展品根據其來源不同,也以紅黑兩色區分,其中紅色底的是高陵本地出土的展品,黑色是來自其他地方的文物,還有來自徵集的文物,標示在透明的牌子上。

參觀路徑的最終有一個擺著桌椅的休息區域,有三三兩兩的遊客在這裡駐足休息甚至趴在桌上午休,側面牆上的一排書架擺滿了各種三國主體的書籍。如果不趕時間,在這裡坐坐倒是挺不錯的。

遠處看到有一個牌子,走近一看原來安陽高陵的文保碑是在這裡,於是打開Ingress在這一片曠野裡為這個文保碑申請了portal。

Portal: 安阳高陵文保碑

路上看到有一個小攤位,可以出示門票免費獲贈粽子。後來在微博上看到有其他當天來了高陵的網友說,影壁格子裡也被擺進了一個小粽子。

看得出景區很努力在運營,為了吸引客流,除了「背詩贈票」的活動,端午假日還全天都安排滿了演出和活動,我看著工作人員在40度的烈日下還要穿著戲服端起架勢的樣子都感到很不忍。雖然高陵作為新開放的三國遺蹟景區,在歷史愛好者圈子裡還吸引了不少人從異地專程前往,但大概對多數遊客來說畢竟位置太偏遠,即使是端午假期也沒能有多少遊客。

返程路上完全叫不到車。所幸正趕上旅遊專線公交車等在門口,於是返程就坐上了這輛曹老闆的「痛車」。車內側頂和扶手上的廣告位都放了曹操的個人簡介和詩作,不過看來看去只有《觀滄海》和《短歌行》這兩首。

高陵整體讓我覺得是做得很用心的一個博物館,除了交通不便之外沒什麼大的缺點。有路人差評稱沒什麼值得看的文物,然而曹操本身倡導薄葬,沒有多少陪葬品,再加上陵墓也被盜過,又能留下什麼呢。能把老曹風雲壯闊的一生展現出來已經足夠了。

題外話:曹嵩之死

還有一點有趣的題外話:我旅途中正在讀方北辰的《諸葛亮傳》,書中為了要講諸葛亮一家離開徐州避難的背景,還去考據了曹操父親被害的時間:

曹嵩一大家子被杀的事件,究竟是发生在哪一天呢?《三国志》当中没有明确记载。北宋《太平御览》卷五二六引录的曹植《求祭先王表》中,透露出一条宝贵的信息来,文中说:
夏节方到,臣悲感有念。先王公以夏至日终,是以家俗不以夏日祭。至于先王,自可以令辰告祠。
意思是说,夏季的节气即夏至,正要到来,微臣悲哀感触的心中,有了想要祭祀先人的念头。先王公(指祖父曹嵩)是在夏至这一天去世的,所以我家的习惯是不在夏至这一天祭祀先王公。至于先王(指曾封为魏王的曹操),自然可以在夏至这个好时辰进行祭祀的。
此表的写作背景是什么呢?这也值得一说。
原来,这是曹植在自己的封地之中,向刚刚继承了魏王位置的哥哥曹丕请求批准自己能够在当地的黄河岸边祭祀先王曹操。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病死,曹丕继承王位。到了当年的十月底,曹丕正式称帝。十一月,又追尊曹操为“武皇帝”。自此以后,曹植在上奏的表章中,在称呼曹操时,照例改称为“先武皇帝”。但在这通表章中,称呼还是“先王”,可见此表章是写在延康元年(220年)的五月间,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即将到来之前(当年的农历没有闰月,是正常年份)。按照当时的礼制风俗,夏至这一天,是一个适宜于祭祀先人的好日子。可是因为先王公曹嵩是死在夏至这一天的,所以曹家照例不在这一天祭祀曹嵩。但是曹植认为,不能祭祀先祖曹嵩,总可以祭祀先王曹操吧,所以才提前上奏曹丕,请求批准,让自己表示孝道之德和悲伤之情。事实上,他还有另外一层意思,是想提醒曹丕不要忘掉自己,因为自己也是曹家的血脉至亲啊。
但是,曹植表章给我们的确切信息,则是曹嵩死于非命之日,乃初平四年(193年)的五月,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这一天。

方北辰, 《諸葛亮傳》

由曹操而起的這次端午出遊途中,我正是在6月21日夏至這一天讀到這一段,了解到曹操父親去世正是在同一天,也是一種好微妙的緣分。

发表了19篇文章 · 总计3.6万字
使用 Hugo 构建
主题 StackJimmy 设计